本篇文章1544字,读完约4分钟
老太太门口的墙面
首届绍兴发展会议闭幕后,应邀出席会议的著名画家拉克尔没有急着回京,而是悄悄地去了他祖父徐松明的故乡新昌。这次旅行的目的是保护老徐的故居。新昌县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高度重视并热情接待,大家就如何保护老徐故居进行了讨论。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接受了采访。
6月9日,我来到徐松明故居新昌县南明街奥桥里54号,却发现大门紧闭。据邻居说,这房子已经租给别人了,房客有事要做。第二天再去一次故居,得到房客潘阿姨的允许后就可以进入故居了解情况。
老太太门
这是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建筑。其整体布局为三合一庭院,有左右厢房,左右厢房的东山墙之间建有一面墙。主楼朝西向东,但露台门朝南,位于南侧,石库门框架和砖雕门装饰。它宽23米,深13米,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它由开放的墙壁、黑色的瓷砖、双坡和坚硬的山脉组成。该建筑有三个开间,屋顶用砖铺砌,立面为双檐,由牛腿支撑,前廊敞开,檐柱和金柱用檩条连接,窗台墙上立有六个格子窗。牛腿、钢琴檩条和檩条雕刻精美。有三个房间,一个在北边,两个在南边。建筑图案完整,木雕和砖雕工艺精湛。“许余明故居已被当地政府登记为历史保护建筑,目前保存完好。”新昌县博物馆文化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徐松明被认为是大学校长的典范
那么谁是徐松明?他故居的价值是什么?
许诵明,字,别号清。1890年10月20日出生于新昌县城关镇,一个贫穷的教师家庭。
他5岁进入一所私立学校,13岁以学者的身份进入中学。1904年,他离开家乡,经水路来到省会杭州,考入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的前身)预科。他的同学中有后来成为中国新闻理论先驱的邵朴平和被称为“国民党第一笔”的陈布雷。
俯瞰旁边小楼的故居
1907年,徐松明去日本学习,在东京第一预备学院和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他加入了联盟。1911年,他回国参加1911年的革命。1912年,他回到日本继续深造。1919年回国后,他率先从日本引进病理学,成立了由中国人自己赞助的中国病理学教研室,并担任主任,负责审批中国病理学术语,开创了西医的中医教学。1927年参加北伐。
1928年后,徐松明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北大校长、西北联合大学常委、同济大学校长兼医学院院长、沈阳医学院院长。他创建了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并负责起草国家医学院校的六年教学计划。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制定了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建设发展规划、招生规模、学制和继续教育体系,使新中国的医学教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系。
这位老人由陈敏章和白希青介绍,于1990年11月22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26日上午10时55分,徐松明因肺部感染和呼吸循环衰竭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101岁。
子孙后代回家倡导原始遗址保护
拉克尔告诉我,他已经和他的祖父徐松明生活了很长时间。这位老人多次谈到他的家乡。
“爷爷14岁离开新昌,很少回来。1949年后,他再也没有回来,但他始终记得新昌。”拉克尔说。
保持完整的檐柱
拉克尔告诉他,他从祖父那里听说,奥桥曾经有一个像54号门一样的门,后来被日本人炸毁了。徐松明家的一扇门也被炸了,老人出生后,他全家都住在这里。"爷爷在这里度过了他最难忘的时光。"拉克尔说。
1949年以后,房子的主体部分被移交给国家,然后国家把部分房子归还给徐家。
绍兴有重视文学教学和推广的传统。各个时代的名人,如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蔡元培、马寅初等人,都受到很好的保护。拉克尔认为徐松明的故居也应该在原址得到保护。新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徐松明故居,表示将妥善保护和处理好故居。“我相信我们会找到一个满意的办法来处理我祖父的故居。”拉克尔还透露,同济大学打算将徐松明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潘/照片黄
标题:许余明的故居有望得到更好的保护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