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2字,读完约3分钟
本网讯 我市鲁迅研究专家、青年学者卓光平博士新近出版的专著《战后日本文化语境中的“池田鲁迅”研究》(本报5月8日曾作报道),日前在中日学界引起不小反响。日本创价大学高桥强教授指出,该著作不仅是目前有关“池田大作与鲁迅”研究唯一的专题性研究著作,也开创了“池田鲁迅”研究新的一页。专家学者们认为,卓光平的新著,既是对日本鲁迅研究与传播空间的拓展,又对今天鲁迅文化资源的发掘具有启示价值。
池田大作一直力主中日友好,并致力于鲁迅思想价值的宣扬传播。35岁的卓光平博士是一名鲁迅研究专家,近年来他潜心从事“池田大作与鲁迅”的研究,并提出“池田鲁迅”学术新概念。
卓光平的“池田鲁迅”研究聚焦池田大作对鲁迅思想的接受与传播。学者们认为,这拓展了日本鲁迅传播研究的新空间。浙江大学黄健教授指出,从日本竹内好到池田大作,卓光平的专著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脉络,同时也作出了空间场域开拓。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邱焕星认为,过去大家谈的多是竹内好、伊藤虎丸、丸山升塑造的“鲁迅像”,而“池田鲁迅”研究则别出机杼,塑造了一个偏于民众传播的非学院的鲁迅形象,是重大的学术贡献。中国传媒大学刘春勇教授指出,卓光平提出了“池田鲁迅”的概念并作了详细阐释,填补了鲁迅研究这方面的空白。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大先研究员认为,卓光平提出的“池田鲁迅”,跨越或者说联结了“学院鲁迅”与“民间鲁迅”,该专著不仅打开了研究鲁迅的某个新路径,而且有着更为丰富的意义。武汉大学文学院裴亮副教授指出,相比于既有的“日本鲁迅学”研究成果,卓光平的“池田鲁迅”研究更加强调“池田鲁迅”本身的“实践性”、“公共性”与“当代性”,从而能以发展的、科学的态度来准确理解战后历史语境中的“池田鲁迅”现象,并在“学院鲁迅”之外,为鲁迅学界和普通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日本“民间”鲁迅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审宋媛指出,卓光平的专著显示了著者注重史料、依靠史料和善用史料的研究特色,从侧面反映出一代青年学者独到的学术眼光。
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乔丽华说,从卓光平博士的专著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池田大作先生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方式:面向世界,积极对话。一个在日本战败后成长起来的日本青年,在战后的文化焦虑中遇到了鲁迅,从此终身与鲁迅进行着绵绵不断的交流和倾诉,几十年来池田先生立足于鲁迅这样一位伟人,不仅与中国展开了真诚对话,也与世界进行了深刻沟通。
小编:首席 周能兵黄靖芳
标题:“池田鲁迅”研究开辟了鲁迅研究的新空空间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