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47字,读完约10分钟
在许多人眼里,初中毕业后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进入本科院校的机会很小。但是,从现在开始,这一理念需要改变:今年,浙江省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培养试点计划,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与四年制本科课程相衔接,也就是说,这些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将有机会“直接”获得本科文凭。
中职本科生“3+4”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如何招生和培养学生的?这种模式传递什么样的信号?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一些省市教育界和商界的专家和经理,听取他们对“3+4”模式的看法。
绍兴中专学生正在组装和调试机电设备。
绍兴十五所中等职业学校招收了59名学生,绍兴文理学院和绍兴中专联合进行了试点
许多家长担心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不如普通高中好,他们担心学生会学得“不好”。作为一名在职业教育战线工作了34年的“老手”,绍兴中专学校校长邵国成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他把这些学生视为自己内心的“宝贝”。
这几天,很多人打电话给他,询问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的综合培训情况,他耐心地回答。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生综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今年正式启动。15所中等职业学校将与全省8所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
根据试点工作安排,首批参加综合人才培养计划的学校招收590名学生,这些学生将通过中考选拔,成为首批接受七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综合人才培养的学生。具体招生名额分配由浙江省教育厅协调。原则上,每个专业(试点班)有40名学生。今年,浙江艺术学校计划招收30名歌剧表演专业的学生。
参与试点的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省级“三大”工程建设学校和有特殊专业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
绍兴职业技术学校是试点中等职业学校之一。今年,介绍了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它计划在全省招收40名学生,其中包括绍兴的10名学生。
"今年6月开始招生。"邵国成说,他入学后,头三年在绍兴中专学习,接下来的四年在绍兴文理学院学习应用化学,并获得了国家本科毕业证书。学生只需参加“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省级统一考试,即可进入绍兴文理学院进行本科学习。当然,如果学生不上网,但符合中等职业毕业的要求,他们可以获得中等职业文凭。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安排,第一批学生将来自今年参加高中入学考试的学生。根据当地高中入学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填写志愿者。
从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综合培训招生计划可以看出,各专业点(试点班)的学生生源有限,分布在全省各地。
“这次招生是为了打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城市和城市的界限,实现跨市招生。”邵国成表示,各城市的招生计划都是按照规定执行的,优质资源在全省共享。
据统计,绍兴市首批15所参与综合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数量为59所。
大学、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在七年内培养“优秀工程师”
在邵国成的眼里,事实上,不管有没有“3+4”的好消息,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咨询同样热闹。和往常一样,职业学校的“3+2”和五年制专业被咨询最多。“3+2”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而五年一贯制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协调五年。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后,你可以继续读本科。
邵国成说,在职业学校,兴趣很重要。“只有当学生对某个专业感兴趣时,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如果你一点都不感兴趣,你会对你的学习感到无聊,最终你什么也学不到。因此,当我们咨询时,我们首先会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个专业。”
事实上,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行为习惯,而且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开辟了渠道。目前,全市有20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近5万人,如生化工程、建筑工程、机电、会计和贸易等。这些都是热门专业。每年,高考大军中都有一些中等职业学生。
邵国成介绍说,绍兴中专每年有1200名毕业生,其中60%将继续深造,40%的学生将参加工作。
与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本科“3+2”模式相比,有什么提升?
“这种七年制肯定比以前的培训模式要好。如果你不说别的,你会节省时间。”邵国成算了算:按照实施的入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完成本科需要8年时间,而现在是7年,与普通高中-高考-本科时间相同。
“学习一个专业七年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修养。”邵国成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适应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与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相匹配。
浙江省教育厅成人职业教育司副司长高迎春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课程整合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不是简单的中等职业教育“3+4”加本科教育,而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卓越工程师”为目标,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工业企业参与设计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联合招生、联合开发课程、联合实施教学计划、联合管理和评价,设计一个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特色人才的有机结合,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无缝对接。
高迎春表示,首批试点专业优先支持市场需求大、理论基础扎实、职业技能高、培养周期长、适合中等职业阶段培养的专业,如建筑电气与智能、学前教育、汽车服务工程等本科专业。
"过去,中等职业学生学习本科课程的主要途径有两种."高迎春说,一种是通过单一考试来注册本科课程。另一种是通过“从学院升级到大学”,但数量有限。“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学生进入本科专业的一种新探索。这意味着在中等职业学校和本科课程之间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为学生在高考之外进入高等学校提供了新的思路。
经过筛选,绍兴文理学院最终选择了与绍兴中专“结婚”。绍兴文理学院教务处主任陈伟鸿认为,绍兴文理学院的应用化学专业和绍兴中专的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都是各自学校的优势专业,与绍兴传统产业非常契合,可谓强强联合。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3+4”模式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工程师”,创造一条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途径,使这些学生成为真正能够解决这一领域复杂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人的升级,职业教育开辟了技能型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受到社会的冷遇。成绩好的学生被高中录取,成绩差的学生每次上学都被职业学校录取,这几乎是一条法律。但在陈伟鸿看来,今天的“3+4”模式正在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即职业教育也可以培养精英人才,而不仅仅是普通工人。与此同时,由于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绍兴工业升级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升级,这取决于职业教育的升级
陈伟鸿说,这项措施有三层含义:第一,它可以使中等职业学校更有吸引力,也希望让更多的高素质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职业培训;二是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三,新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产业转型升级正在深化,应用型专业人才也需要转型升级。中等职业水平与整个产业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这推动了一批本科院校从学术性向应用性发展,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
来自市教育局职业成人教育司的信息显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在98%以上。每年4月和5月,100多家企业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招聘会上提供2000多个工作岗位,但职业学校通常只提供600或700名毕业生。
绍兴职业教育中心主任钱锦兴表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却供不应求。办好职业教育,市场需求是一个重要指标。除了调查企业就业需求的变化之外,还必须着眼长远,看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绍兴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多元化的工程技术和专业人才的支持。
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R&D、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表示,在绍兴,传统产业如纺织、印染、化工、建筑、酿酒等。,已经呈现出大型化安装、工艺复杂化、控制自动化和操作人员简单化的趋势,对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生产操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简单的操作往往需要广泛的知识支持和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而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多种技能。
“德国的许多工程师既懂技术又懂技术,他们可以提高自己。“3+4”模式是为了培养既有技能又有技术,能够操作、加工和创造性转化的人才。”黄新说得很清楚。
嵊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市最早开展校企合作的学校之一。早在2004年,浙江钟毅机械有限公司就向学校提供了价值数百万元的设备,并协助学校建立了“金工车间”、“加工中心”和“数控培训中心”。双方采用“零回报”、“零距离”、“零消耗”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后,钟毅机械向学校提供设备和原材料。培训由学校负责,就业由企业安排。
“先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浙江钟毅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楠楠认为,大部分本科生都是学术型人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但实践能力是薄弱环节。探索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的一体化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迎春认为有两个因素:首先,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它们可能不适合抽象研究,但它们擅长实现他人的设计意图。第二,我们应该有一系列的学校来培养精英,而不是受学校教育年限的限制。
高迎春说,荷兰有一所职业学校,专门培养航海和集装箱方面的高端人才。从中等职业培训到研究生,都可以在这所学校实现;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有200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专业,学术体系从初级学院到EMBA不等。这些国外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颇具启发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边肖:童陈博文华
标题:七年制培养“卓越工程师”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