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各种新鲜食材于一身的农贸市场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它总是给人一种零散而嘈杂的印象。如今,柯桥的一个农贸市场被升级改造,彻底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农贸市场的定义。用消费者的话说,“在这个农贸市场买食物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带着孩子,吃零食,买菜,最后用手机一次性结账。”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超市”农贸市场

昨天,我来到位于柯桥纪昀路的红枫农贸市场,发现门口有三个收银台。“类似于在超市购物,这里有手推车和购物篮。蔬菜的价格一目了然,需要挑选多少放入篮子里。”住在柯桥街沪东花园的陈女士一大早就来到市场,精心挑选了几个豆腐、两个配菜和一小块瘦肉,最后来到收银台付款。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沿着宽约3米的人行通道走,地面铺满了方形地砖,非常干净。肉类区、蔬菜区、水产区、调味品区、水果区和其他区域都非常醒目。各种水果和菜肴都有明确的价格。“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让人们购买像在超市购物一样舒适的食物,体验其风格和质量。”市场领袖毛先生说。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要这块肉吗?好吧!”市场上的严师傅拿起肉扔在砧板上。弯刀重重地掉了下来,一块猪肉立刻被切成了几块。我以为他是摊主,但颜师傅说:“我在这个市场经营蔬菜20年了,现在我是一个市场工人。”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据采访,大部分来来往往的顾客都是周边社区的居民,商店都位于主干道旁,这样就形成了老年居民在早上和年轻顾客在晚上不间断的销售。据报道,农贸市场日销售额超过2000元,日销售额约为2万元。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商业模式的转变

红丰农贸市场属于柯桥街道红丰居委会的集体资产,占地2000多平方米。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周边地区拆迁安置,居民人口减少,农贸市场管理不善,一度被附近市民称为柯桥区蔬菜价格最高、环境最差的市场。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过去,市场摊位被租给个人,物品被堆放和放置。地面很滑,污水横流,蚊子和苍蝇飞来飞去,这很常见。”居委会相关负责人陈新甫表示,今年年初,投资者吴敬彪、毛建议将所有摊位出租,统一经营管理,并在农贸市场建一个“生鲜超市”。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一方想通过市场整顿摆脱“脏乱”的帽子,另一方想在柯桥试水市场。双方一拍即合。通过相关手续后,红丰农贸市场尝试超市经营模式,租赁合同签订5年。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昨天,我在农贸市场遇到了房客吴敬标。他说,租下所有摊位后,农贸市场变成了一个“超市”。大多数员工都是原市场的摊主。“目前,市场上有45个摊位,只有20名经理,在食品摆放、环境卫生和出纳财务方面有合理的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市场摊位改变主人。人们关心蔬菜的价格是否便宜,蔬菜是否安全。据吴敬标介绍,市场销售生鲜商品遵循“保证最低利润”的原则,合理确定毛利率和利润率。原则上,销售价格应低于周边农贸市场平均价格的10% ~ 20%,略低于周边社会化大型连锁超市。仅运营半年后,红丰农贸市场的市场销售额就增长了50%左右。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农业改革超”会成为方向吗

红枫农贸市场可能是绍兴的第一个案例。

农贸市场的超市经营会成为改革的方向吗?柯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处处长李剑青表示,“把农业转变为超级市场”是一个大概念,它明确了农民市场升级改造的方向。农贸市场采用超市管理模式,减少了采购的中间环节,便于农产品质量的追溯;集中采购降低了成本,造福了老百姓。同时,限塑令、垃圾分类、清洁蔬菜上市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将比一般农贸市场更加规范。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据了解,“农超对接”的主要商品是生鲜农产品,生鲜超市正逐步发展成为超市行业的亮点。相关人士认为,红丰农贸市场不同于“生鲜超市”,其“农超”模式改善了市场经营环境,成本更低,雇佣了原有的经营户作为员工,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也有利于商户经营理念和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这种商业模式投资少、见效快,在超市的初期或农贸市场超市的发展阶段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

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边肖:高剑锋文/照片陈文华

标题:柯桥是第一家“超市”农贸市场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