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市交通局召开城市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新闻发布会,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45条公交线路将分批调整的情况。在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要大规模调整这么多线路?如何调整线路?如何分批调整时间?它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我们要优化和调整公交网络?
今年8月11日,新的绍兴公交集团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绍兴城市公交将正式开展一体化运营。公交企业整合只是城市公交整合的第一步,公交网络的优化和调整是城市公交整合改革的重中之重。
截至2018年7月底,市区公交车辆2323辆,公交线路314条,其中岳城区102条,柯桥区90条,上虞区122条,总长约6300公里。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不合理,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网络的优化和调整,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实现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首先,网络架构不合理。城市公共交通存在功能层次不清、线路长、过街等问题。城市公交线路平均长度为16.95公里,30公里以上的公交线路占11.2%。最长的一个,如102号(客桥客运中心——王滩),里程61.7公里,单程行车时间150分钟。在城市地区,单个跨区域主线绕过的时间太长太多。
其次,电路布局不够平衡。市区公交线路重复系数为3.78(高于1.2-3.1之间的标准),市中心主要干道和主要放射性客流通道线路重复严重,造成中兴北路等路段出现“公交列车化”现象。
第三,新区的覆盖不完善。镜湖核心区、滨海新城、泡江湖区等城市新兴区域网络密度低、覆盖面不足、可达性差、换乘衔接不方便。
第四,配套基础设施不足。一方面,公交站点匹配不够,数量不足,分布分散。另一方面,公交权利的优先保障不够,公交专用道尚未网络化,交叉口公交专用道尚未建成,信号优先度仍然不足。
最后,公交运营效率不高。传统调度方式影响公交运营效率。乡镇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公共汽车站还没有完全共用。道路拥堵导致公交车速度和正点率下降。
调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据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公共交通科负责人介绍,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改革优化调整的重点是通过“增、减、优、直、缩”的方式优化调整跨区域和重点区域线路,尽可能通过二级公共交通线路保障农村公共交通可达性。主要基于四个原则:
加快区域互联互通。优化和完善现有跨区域公交线路,建设跨区域的新主干道,要求“道路畅通”,以跨区域快速干线为主线发展模式,实现跨区域快速便捷通行。
提升城乡网络。原则上三个区的下属镇、相邻镇和主要景点只保留一条公交主线进入城市主干道,班次和夜班加密。加快城市和乡镇公交站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公交枢纽的集散和换乘功能。一般来说,城市线与城市的外围是隔绝的。
减少重复行。单站停靠的公交线路数量应控制在10条以内(不包括夜班线路和旅游线路),对出行需求大的重要场所,如医院、学校等,可适当增加,但最多不超过20条。
控制线长度。城市公交线路一般控制在15公里以内,城乡公交线路一般控制在25公里以内。通过合理设置公交线路长度,提倡换乘,提高运营效率。
具体调整如下:
A.优化11条跨区域线路:
(1)岳城区-柯桥区(5条):首先,在丰庆线钱清站开通后,5号航站楼将从钱清缩短至浙江工业大学枝江学院,并根据早晚通勤需要开通钱清至老家宏的商务专线。第二,在主要城市柯桥,理顺68号公路的方向,减少弯路。三是调整108路方向,填补阳江西路东圃有限高架道路拆除后黄煌镇的空白。第四,中途调整166号线方向,调整后填补108号线林峰西路缺口,避免104号线与5号线、88号线重复。第五,111路公交车终点站从绍兴客运中心返回西客运站。
(2)岳城区-上虞区(3篇):第一,收回7A路,与第七路整合,从抵当站开始;二是群仙路建成后,群仙路至上虞市的线路将重新开通;第三,优化10号路线,穿过孙草公路和329国道,到达道徐和小金。
(3)柯桥区——萧山区(3条):一是将566路延伸至杭州萧山区千千镇政府(7月5日竣工);二是在萧山区引进公交车,开通瓜沥至杨循大桥的公交线路;三是将815路延伸至萧山区瓜沥、伊农、砀山。
B.在关键领域优化11条生产线:
(1)南方三镇(5):一是惠济路首末站建成后,绍兴客运中心61号和63号城市始发站将缩短为惠济路首末站。乘客可在中兴南路和环城南路换乘城市公交线,前往市人民医院方向。第二,根据柯桥客运中心的搬迁,101号起点站将从柯桥客运中心缩短至湖广桥站。简悦路通车后,101路将改道至调整路,通过市立医院。第三,将102路和103路运营模式改为通勤巴士模式,并在坪水和柯桥之间的大型车站停车,以缩短运营时间(预计单程缩短30分钟)。
(2)兰亭区(1条):调整绍兴客运中心至绍兴火车站的23号路起点站;依托兰亭公交枢纽站,逐步完善兰亭地区二级公交。
(3)滨海新城(5):一是将318路和665A路延伸至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二是将662路延伸至荔海工业区;三是调整393路方向,运营夜间公交,使沿海地区更多的乘客可以通过公交线路无缝换乘高铁绍兴北站、上虞客运中心和高铁绍兴东站;第四,从惠济路首末站新建一条通勤公交线路,从平江路、泡中路出发,直达滨海新城,主要方便岳城区东部地区的通勤者。
C.优化该区域的23条生产线:
(1)岳城区(7):首先,鉴于37路换班间隔不符合进入古城的要求,37路在抵当出发站停车并加密换班;二是调整24条道路,以填补殷珊新村和鹅亭公园空白色的公交车;三是将17路、39路整合成新的39路,贯穿保江、镜湖、城西;四是将胜利东路和滴塘湖路中间的25号路调整为水泽品牌;第五,优化整合302条道路和312条道路,形成新的302条道路。
(2)柯桥区(8):一是调整802线方向,改造为旅游专用巴士;二是根据兴化路竣工验收流程,调整803、811路,完善柯桥中央商务区公交布局;第三,根据前滨线和唐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对马鞍山地区的168、831、832道路进行优化调整;四是将118路延伸至城南繁荣村,共用岳城汽车站,并结合少其高速公路的封路建设,适当绕过东圃地区,方便东圃居民出行;第五,根据钱清站的开通和五号路的出口,866路第一时间提前半小时,对钱清地区二级公交线路进行了优化调整。
(3)上虞区(8项):优化7项,增加1项,改善渝北区与上虞客运中心之间的公交出行。
最终路线调整方案和计划以后续宣传内容为准。
如何调整45条公交线路?
据市交通管理局公交科负责人介绍,通过公交网络的优化和调整,希望进一步理顺城市公交的层级结构。充分发挥惠济路(在建)、兰亭、滨海公交枢纽站作用,基本理顺公交网络结构和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跨区域快速客运优势,将区域交通功能回归区域公交。根据计算,跨区域线路的长度减少了约28公里。
线路布局将更加平衡。增加了三条新生产线,取消了两条生产线,优化和调整了40条生产线(矫直、缩短和趋势调整)。共有9条线不再进入主城区的“两横两竖”核心区。以中兴北路长安段为例,原有的24条公交线路减少到17条,线路减少29%,车辆减少20%,有效缓解了“公交列车”现象。
辐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滨海新城、群贤路、泡中路等路段将增加约24.5公里的公交线路,以提高新区的网络覆盖水平。
运营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通过将村庄和城镇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站点作为一个整体共享,车辆可以方便地停在最近的场地上,并将里程减少空。同时,在扩大新区网络覆盖的基础上,利用减少的跨区域和主城区容量加密相应的截止线和大容量线,缩短频率间隔,保证整体运营里程平衡,提高运营效率。
据悉,根据《绍兴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加强跨区域、疏旧城区”的原则,我市将进一步建设以特色线路为补充的“跨区域快速线+区域主线+区域支线”三级公交网络,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公交运营体系。加密关键区域的公交频率,降低非线性系数,降低重复系数,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公交吸引力。
到2020年,城市公交网络密度将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将达到100%,万城市公交数量将达到15辆,正点率将达到90%以上,乘客满意度将达到85%以上。公交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力争下一轮全国公交大都市。
■新闻附件
:这一版是胡·和黄·写的
标题:加快公交一体化改革推进三区协调一体化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