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昌县东明乡后岱山村,曾经是一个著名的落后村庄。从去年开始,在新一届村委会的领导下,由内向外全面升级改造,成为“明星村”和“净红村”。
前几天,34岁的后岱山村党员王胜波给省委书记车军写了一封信,对后岱山村的变化和党的好政策表示由衷的赞赏。汽车秘书在这封信上做了说明。为什么老党员给予真诚的赞扬?最近,本报深入后岱山村采访,试图破解她的“裂变”密码。
被群山环绕的后岱山的航拍照片就像涉谷的一块宝石。
立秋后,后岱山村有远处的山如台,隐隐约约的小巷,清澈的海浪,盛开的鲜花,结出的荷花和秋天的茶芽,游客三三两两地走过池塘边的小巷。这个位于新昌县东明乡的山村迎来了收获季节。
很难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著名的落后村庄,在“肮脏、混乱、贫穷、非法和来访”的帽子下被村民们蔑视和回避。“我在这个村子里住了半个多世纪,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舒服过。”村里的一位老党员王圣波在他的日记中说。
是什么让一个“野蛮发展”的落后村庄从里到外发生“裂变”,成为“星村”和“净红村”?
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转变?
岱山曾经辉煌过。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作为当时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后岱山是一个著名的模范村。
但后来,乡镇撤并扩大后,岱山不再是乡政府所在地,村组忽视村务,全村人心涣散,村庄发展一落千丈。“隔壁的下盐北村原来在我们村后面。在过去的两年里,它发展得多快啊!”村民朱感叹道。
村民们很焦虑,乡镇委员会也是。但是领头的鹅在哪里呢?在多方寻找之后,乡党委“盯着”上市企业的销售经理王,要求他回到村里。去年3月27日,王当选为后岱山村党支部书记。同年4月,村民梁以高票当选为后岱山村主任,成为王的得力助手。
王上任当天,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四个一”:一个梦想,一颗心,一根肋骨,一股力量。“村民们想让这个村庄变得更好,我带着改革后的庐山梦想来到这里。”
如何告诉村民团队的决心,让村民树立信心?王用的是农村的方法——广播。沉寂了30多年的乡村广播再次响起,王在广播中承诺岱山将会复兴!
后岱山村多年来一直贫穷落后,有449户人家,1067人,有许多倒塌的房屋和许多垃圾。村子中间的两个池塘弥漫着恶臭,这对村民来说并不陌生。
两个村委会的小组决定先从这两个池塘开始,先容易后难。去年5月9日,池塘边响起了机器的声音,污水被迅速抽到0+。经过10天的努力工作,池塘里的水变清了,鱼开始游动。
“第一场战斗”成功了,村里两个委员会的小组再次“斩断”了拆毁房屋和非法建房的刀。
"要做事,你必须先牺牲一些东西。"去年7月4日,王率先拆除了他的旧台门。接着,党支部书记王清任拆除了他修建了20多年的长城。
后岱山村有31名党员,其中21人是60岁以上的老党员。作为岱山过去几十年发展的见证人和见证者,他们正以最迫切的心情重振“岱山梦”,从而成为两个村委会工作的“最大靠山”。
84岁的刘华举已经当了60多年的党员了。他二话没说,用土地使用证拆除了6平方米的旧猪舍。一直在县城工作和生活的党员王仲贤特地回来拆除自己的房子。
他们都是村子里的村民。看到队伍和党员带头,村干部反复来上班,村民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短短的20天内,该村共拆除了148栋危房,建筑面积超过4200平方米。拆迁后空出的土地变成了38个大大小小的花园,是党员群众自愿要求的。这场艰难的环境整治战役实现了100%的自愿拆迁、100%的自行拆迁、100%的拆迁后利用和100%的花园采用。
“100天,让一个村庄蜕变。有成千上万的矛盾,团队是关键。”王圣波在党员日记中写道。
怎样去山村的振兴路?
“振兴农村是一个好机会,人心向背,岱山成了一座金山”。在王圣伯的日记中,他特别记录了农村振兴战略给后岱山带来的变化。
走过“记忆巷”,从“金屋”到“红塔门”,花园的草图装饰在每个角落,一条路充满了后岱山的历史,也见证了后岱山复兴的独特性。
“我们的梦想是把后山变成一个有着乡愁、乡愁和地方风味的历史古村落。”王对说道。然而,后岱山没有优越的自然禀赋和发达的经济支撑,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振兴的梦想呢?
“如果你花得少,甚至不花钱,你必须把事情做好。”村干部在淘宝上自己掏钱买了一批树苗,村民们自愿捐赠一些陶罐来做花坛,利用当地的材料、旧东西和新思想,从而开始了最原始的美丽乡村建设。
青石墙上写着“铁匠、木匠、柳家庞”的牌匾充满了乐趣,实际上是村民家中最初使用的“切菜板”;钉在角落里的烟蒂竹筒像艺术品一样精致;打开“金屋”的木门,这是村里的“图书馆”。木楼梯改造的书架上有1500多本书...
"各种元素都很自然地提炼出来,充满了童年的记忆,而不是刻意美化."杭州乡村旅游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建华深受感动。
岱山的改变后,村民们可以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它,从他们的心里享受它。“这个村庄如此干净美丽,我期待了几十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朱不再羡慕下雁北村。
但是,村委会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村庄的美丽只是第一步,要想再次腾飞,就必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庄强大起来,让人民富裕起来。
后岱山的茶叶、小红薯、高山西瓜等土特产质量较好,但走自己的路,缺乏资源整合。因此,新昌河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该村成立,该村持股51%,剩余49%股份吸收村民参与,统一管理特色农副产品。
岱山利用东明乡打造“两岩两山两坑”的优势,积极融入乡村旅游大格局,大力发展家庭经济。今年上半年,“尚云·B&B”开始营业,其创始人还在后岱山建立了“写生基地”。目前,它已经接待了近500名学生来写生。
此外,村里还特别邀请了新昌布袋戏的传人王。在她的精心策划下,布袋木偶戏和民间越剧又“活”了起来,岱山的乡村旅游得到了文化的支持。
红星广场、汤芳美食街、B&B广场、茶园径、乡村记忆厅...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勾画出振兴后岱山的美丽蓝图。
是什么点燃了激情?
环境变得美丽了,富民工程开始了。以前无人问津的村庄迎来了无数的客人,美丽的乡村风景也在朋友们的圈子里不断被拂去。此后,岱山突然成了“净红村”。
“新班子把干部群众扭成了一根绳子,把他们变成了一颗心。每个人都对后山的发展充满信心。”王圣波的党员日记写道。
谈到村子里的变化,85岁的村民王小骞非常自豪:“现在村子里的环境并不比城里差,生态很美,空气好,连病都少了,别提有多高兴了,孩子们愿意再来几次。”
“这个干部干得非常好。我们相信他们能让我们的村庄变得美丽,让每个人都变得富有。”村民王玉娇说,过去他靠卖茶来赚钱。现在,这个村庄正在规划寄宿家庭和农舍,不久将会有更多的渠道出售村民们期待的特殊产品。
不仅村民们对村庄发展的信心大大增强,而且当他们看到和听到岱山的小小变化时,其他国家的先贤们的心也受到了影响。
远离上海的王仁华为后岱山写了一份村庄记录,并送去了8万元的启动资金;湘县参事协会会长、华嘉热电董事长张云鼎牵头投资5万元对文化礼堂进行改造;向新军腾空两栋闲置的老房子,由大唐运到村里;退休教师王焕军在村口用自己的草根技巧把树皮变成了一幅生动的“马图”,并写下了《岱山名》和村歌《爱茶乡》...
随着农村圣贤的凝聚,后岱山村农村圣贤参事会成员人数已增至110余人。他们为后岱山的发展献计献策,不断激活农村振兴的新动能。
岱山的改造也吸引了年轻人的回归。从去年开始,早年从后岱山到义乌学习电子商务的张权回到了家乡。当他听说村里想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时,他主动提出将后岱山的农副产品纳入网络营销。
所有这些进一步点燃了村里两个委员会的激情。“接下来,我们将引入专业团队,重振闲置的农舍,推出B&B品牌..与此同时,后山茶被制成统一的品牌,并与其他农产品一起被制成配套礼品,放在汤芳美食街和B&B出售。”王的愿景是通过生态环境和文化沉淀,将资源转化为股份,将村民转化为投资者,实现产业繁荣、生活富裕。
"道路越来越宽了。"东明乡党委书记俞说,在以村级组织为主力军、以党员为生力军、以乡贤为助燃剂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美丽农村的美好经济梦想一定会实现。
本报讯实习生黄
标题:为什么一个老党员真的喜欢它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