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2字,读完约3分钟

小铁桥已变身为水泥桥

绍兴是著名桥乡,可以用“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来形容。除了人们熟知的木梁桥、石拱桥、吊桥和悬链线拱桥,还有一种简易的铁桥,不知你是否有印象?

你还记得主干道下的小铁桥吗?

让人感觉慌兮兮

现位于越城区大江农贸市场的斜对面,有一座石质桥梁连接南北两岸,桥身平缓,刻有“粮站小桥”字样。其实,这是一座改造后的现代桥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可有一座让人感觉有些惊险的小铁桥。

你还记得主干道下的小铁桥吗?

据了解,旧时的小江桥河沿,是农民进城的埠船码头,各地的埠船早上进城,歇满岸边,中午时分再起篙摇橹回到乡下,沿途村民可乘坐而归。河的北面被称为下大路,南面叫做上大路。小江桥东面有一条萧山街,是日用百货、南北干货的聚集地。由于上、下大路中间隔着下大路河,人们于是修建了一座简易铁桥,方便南北来往。

你还记得主干道下的小铁桥吗?

今年73岁的杜夏初对这座小铁桥印象深刻。他回忆说,此桥没有什么特殊构造,只不过桥身有点高,他记得南边的桥坡好像有16档台阶,北边有18档台阶,几乎与两岸的房屋齐平。为何被叫做下大路小铁桥?因为这座桥的四根柱子立在下大路河的南北两岸,权作是桥墩,上面再搭设两根铁制的横梁,便是桥梁了。桥面虽然铺有石板,但如果桥上走的人一多,整座桥就会给人颤巍巍的感觉。此外,因铁桥没有护栏,在刮风下雨的日子,走起路来尤其让人感到害怕,一不小心就会滑到河里。

你还记得主干道下的小铁桥吗?

小铁桥的岁月变迁

那么,这座设施简陋的小铁桥究竟是由谁出资建造的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大路上有一家绍兴贸易粮店,主要供应六谷、黄豆、绿豆、番薯等一些经济作物,面向下大路居委会、北海居委会和光相桥居委会一带的居民。后来年景好转,人们的口粮有了富余,于是就有人自发地拿出绿豆、黄豆等来进行交易,价格双方都不能作主,最后由粮站统一。“建造这座便桥,我记得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估计是当时的粮食部门为搞活经济,方便南北交通往来而建造的一座便桥,因为时间太久了,我的记忆可能也会有误。”杜夏初说。

你还记得主干道下的小铁桥吗?

杜夏初介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下大路河依然有不少船只运送货物、停驳靠岸,郊区的农民每天还划着水泥船进城来“换料”(收集粪便)。但之后,随着河流水位降低,加之河道污染严重,下大路河逐渐开始停航了,河边变得清静,小铁桥也开始清闲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下大路小铁桥已改建成为一座结实的水泥桥。

你还记得主干道下的小铁桥吗?

下大路小铁桥的岁月变迁,在时光的长河中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也是这座城市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小编:市民 顾鹏程 文/摄陈文华

标题:你还记得主干道下的小铁桥吗?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