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启程
2025年7月11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拾遗探微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开展以“寻越窑青瓷历史,品越文化之底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非遗技艺在当代社会的传承路径,展现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保护与创新中的责任与担当。
触摸历史脉络:探访凤凰山遗址,感悟千年匠心
实践团首站来到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这里是越窑青瓷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性窑场之一,拥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青瓷专家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越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实地观察古窑址与散落的瓷片。
面对这些沉睡千年的遗迹,学生们仿佛触摸到了古代工匠指尖的温度。他们深刻体会到《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匠心精神,也更加理解为何越窑青瓷能成为“中国母亲瓷”的象征。
解码文化基因:走进瓷源小镇,探寻传承脉络
在瓷源文化小镇,通过丰富的文物展陈与专业讲解,团队系统学习了越窑作为中国最早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青瓷“类玉似冰”的质感,正是《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描绘的极致工艺精神的体现。
同时,团队也敏锐地发现当前越窑青瓷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产业规划不清晰、专业人才断层、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非遗技艺的传承,也成为其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障碍。
沉浸式体验:亲手拉胚,感受“技进于道”的哲学
实践团成员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青瓷制作的基础工序——拉胚。泥土在指尖流转成型的过程,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传统技艺背后的智慧与专注。
尽管最终的作品略显稚嫩,但每一件都凝聚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这种沉浸式的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让他们意识到非遗传承的紧迫性与责任感。
青春担当:以创新思维推动非遗文化“活起来”
基于此次调研成果,实践团将从多个专业维度持续发力,为越窑青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青春动能:数字传播:依托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图文内容,用年轻化语言讲述青瓷故事,吸引全球更多年轻人关注中国非遗;文创开发:联合企业推出兼具传统美学与现代功能的青瓷衍生品,推动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教育普及:开展“青瓷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搭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助力培养新一代非遗传承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实践团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从文化寻根到时代使命
“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此次上虞之行,不仅是对越窑青瓷历史的一次深度探寻,更是青年一代文化使命感的觉醒。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拾遗探微计划”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以守正创新的态度,为非遗文化传承开辟新路径,书写“青瓷千载,薪火相传”的新时代篇章。
署名是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标题:青年力量激活千年青瓷文化: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星火计划”实践团探访越窑遗址,助力非遗传承创新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jj/23581.html